从去年6月开始,常州西夏墅刘家村刘荣斌家成了“迷你警务室”,村里有啥矛盾纠纷,村民有啥需求,都会找上门。自从他家门口挂了警灯,村里再没发过一起案子,村民们都说很有安全感,“矛盾不出村”就能解决。
记者了解到,西夏墅派出所将民生警务延伸到村民家中,精心打造“村村通”警民联系站,像刘荣斌家这样的“迷你警务室”有45个。
昨天上午,记者来到西夏墅刘家村,因为家门口挂了一个警用LED灯,刘荣斌家特别容易找。刘荣斌是该村的村民小组长,当初社区民警陆强找上门,说想在他家设个警务室,刘荣斌还想自己家怎么好弄个警务室呢?
陆警官很快召集村里的热心人,让他们都竞岗当“治安调解员”。半个多月后,7人经过培训后成功上岗,刘荣斌家门口也安装了警用LED灯,各类安全防范手册,去年6月,“迷你警务室”正式成立。
刘荣斌说,“警务室”的功能首先是调解纠纷,运行一年半,村民已经习惯有矛盾就到他家来,“我们先介入,能调解的就调解,有难度的找陆警官。”
今年9月,村上80岁的钱奶奶和两个儿子起了争执,母子闹到“警务室”。“3个人闹得不可开交,都不肯让步。”刘荣斌说,“钱奶奶有个怪癖,喜欢捡垃圾回家,儿子不让老太太就生气了,就再也不肯和儿子同住了。”后来调解员拿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,两个儿子出钱,钱奶奶住进镇上一家养老院。“规定两个儿子每人每月至少探望1次,这事最终圆满解决了”。
除了调解纠纷,“警务室”还有巡逻、办证预约以及收集线索等功能。社区民警陆强每周会到“警务室”一次,摸排上一周的治安、调解等情况,除此还要收集一些线索。
迷你警务室”在西夏墅运行一年多来,西夏墅案发下降50%,尤其是侵财性案件大幅下降,入室盗窃发案、盗窃摩托车发案分别同比下降40%、50%,村民的安全感、对警方的满意度都提高了。